常見問題
傳統餐飲店想要獲得一定規模的市場和流量,需要不斷擴展門店以克服地域上的限制。而互聯網餐飲業則只需要打造外賣平臺,從而節約店鋪成本和打破地域限制。
如“黃太吉”,經歷了中式快餐、“類百麗模式”,后面還是因為門店成本過高,轉型做起了外賣平臺。另一餐飲品牌“叫個鴨子”則不同,它一開始就專注于外賣,采用不開門店的輕資產模式,是目前一部分餐飲O2O企業的經營模式。還有“樓下100”和“甜心搖滾沙拉”,前者是下午茶、后者是沙拉,它們都是專注于某一垂直領域的外賣,細分垂直領域讓他們在擁擠的外賣市場中,得以占取一席之地。
2.單品切入策略
餐飲企業的菜品若過多,會產生顧客點菜重復率下降、后廚備菜耗時長、顧客等待上菜時間成本較高、翻臺率的提升緩慢、后期產品迭代更新速率下降等不良影響。
如“雕爺牛腩”、“西少爺燒餅”、“人人湘”、“伏牛堂”等餐飲品牌,都采用了單品切入的策略,主菜只有幾道,保持每個月都更新菜品,不僅維持了顧客的新鮮感,還減少了顧客點單時間、人工和食材的消耗。
3.巧用互聯網工具,提升用戶體驗
在互聯網工具的應用上,“人人湘”做得比較好。其門店沒有服務員,推薦、預約、排隊、點單、付款、取餐各個流程都是依靠微信完成,在為公司節約人力成本的同時,也給用戶提供了更好的就餐體驗。
而“黃太吉”和“西少爺”兩家公司,則比較關注與粉絲的微博互動,根據微博上粉絲的評價來修正和改進菜品和服務。
依托互聯網技術與社交在提高了效率上的優勢,餐飲品牌可以快速了解用戶需求、對癥下藥、迅速迭代產品、保持用戶粘性等。
4.重視網絡營銷,以線上帶動線下
“雕爺牛腩”可以說是網絡營銷的典范——先以購買電影《食神》原型人物戴龍的牛腩菜譜為宣傳點,再到開業前的半年封測,再是請來各路明星、微博大V造勢,成功引起粉絲的高期待值。
“黃太吉”在網絡營銷上也不落后——先讓網絡紅人“和菜頭”寫宣傳文章,再以一篇《我為什么辭職去賣煎餅》先聲奪人,還未開業就積攢大量粉絲,加上開業之后“美女老板娘”、“寶馬送燒餅”等事件炒作,在網絡上引起了一陣跟風潮流。
上述兩個品牌都較為重視網絡營銷,特別是在項目啟動之初,因為兩位創始人都意識到了互聯網的核心是流量經濟,線上流量帶動線下營業額是互聯網餐飲品牌與傳統餐飲業的區別。
5.建立社群,增加顧客粘性
第一批顧客可以靠宣傳獲得,但如何擁有更多回頭客,才是互聯網餐飲公司需解決的迫切問題。所以,首先要做的是抓住客戶,因為他們有可能既是種子客戶,又是高回頭率群體。
為了抓住且黏住他們,餐飲運營者會采用打造社群文化的形式。例如“伏牛堂”,建立了社群“霸蠻社”,社群成員大部分都是在北京居住的湖南人。通過社群中人與人的連接、湖南湘味文化的聚合,伏牛堂黏住其消費群體。
結語
隨著那些明星門店的逐漸冷卻,被粉絲擁護的狂潮不再,我們確實需要去思考,究竟什么才是保持互聯網餐飲品牌究竟長期發展的要素。
筆者認為,餐飲這個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產業,始終是要秉持“以人為本”的理念,后面必然是回歸初心。對于消費者而言,更重要的還是口味、價格和服務,脫離這些談長期,都如同在“耍流氓”。
投資有風險 加盟需謹慎
- 下一個:警惕十大加盟連鎖有哪些騙局?
-
2018-3-27“愛心圓夢大學”-方燕烤豬蹄義賣活動
-
2018-3-27安徽合肥方燕食品有限公司鄭重聲明
-
2018-3-27方燕烤豬蹄店面再次升級
-
2018-3-27各位吃貨們,又有新品推出啦!